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8|回复: 1

放下病耻感,让精神病回归“疾病”本位

[复制链接]

2242

主题

24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233
QQ
发表于 2017-11-1 21: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会拿“精神病”开玩笑,如“你脑子进水了”、“深井冰”、“心理变态”等等。对于这样的言论,我们大多时候都是一笑置之。而实际上,真正的精神疾病患者则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痛苦。不少病人跟我说,“曾医生,我现在每天按时服药,但我还是不敢出门,担心别人发现我住过精神病院……”也有不少病患或家属害怕他人的眼光,拖到实在不能再拖,才到精神心理科就诊,即便是就诊过程中,也可能对病情有所隐瞒。以上的现象往往来源于人们对精神疾病的“病耻感”。
  病耻感,可分为社会病耻感和自我病耻感,前者是指社会公众对患者持有的歧视性态度;后者是指因社会病耻感导致的羞愧、恐惧、自卑、否认自身价值等负性情感体验。
  病患或家属对精神疾病的不接纳,可能会延误治疗,加重病情;若严重的精神疾患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甚至可能出现伤人伤己的行为;而社会公众的排斥和疏离则会强化病患及家属的担忧,使其不愿就医,以致上述后果形成恶性循环,危害个人精神健康以及公共安全。
  因此,我们呼吁精神疾病应该回归“疾病”本位,早期预防、规范治疗以及持续康复,以下信息希望您了解以及分享:
  1.精神心理问题≠精神分裂症。精神心理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重性精神疾病、抑郁焦虑障碍、强迫症、睡眠障碍、物质依赖、儿童多动症、孤独症、抽动症等,在此难以一一尽数。此外,精神心理科门诊不仅仅提供疾病的咨询与治疗,还包括促进心理健康的咨询。
  2.精神疾病并不罕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1600万。
  3.精神疾病不是“作”出来的,而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发展的。尤其是严重的精神障碍,更是以生物学因素占主导。因而我们不必要去苛责病患“内心脆弱”“不够努力”“不能自控”或是“无病呻吟”等。
  4.病重治疗在医院,康复管理在社区。对于病患而言,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宽容、温暖的社区环境,更有利于康复者接纳自身的疾病,提高服药依从性,也促进了社区安宁,社会和谐的建设。(作者为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曾海萍)

279

主题

389

回帖

2321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321
发表于 2017-11-2 05: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贴近现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精神病

GMT+8, 2024-12-23 18:41 , Processed in 0.1212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