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2|回复: 0

【华西】四川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2017

[复制链接]

279

主题

389

回帖

2321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321
发表于 2017-8-13 20: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神障碍专业组发布时间: 2006-12-14                    作者:心理卫生中心                                 浏览次数:  7973 次

  精神障碍专业组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专病化管理模式下发展出的一个重要的专业发展方向。该专业组主要针对的专病方向为: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精神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及其相关临床问题。精神障碍专业组的构架是以针对专病方向的临床服务为核心,同时整合了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的三位一体的工作组织框架。
精神障碍专业组现有各级医护、教学及研究人员等30余人,同时承担了精神障碍专病方向的全部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该专业组目前拥有一个能够容纳70余张床位的开放与暂时性封闭相结合管理的专业病房,以及一个门诊专病工作组。
  精神障碍病房是在中心实行专病化管理之后,心理卫生中心最大的病房之一。它定为于收治来自四川省内、西南地区、以及国内其它地区的较为疑难危重的病例。所有在这里住院治疗的患者均得到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的双重三级查房医疗服务。精神障碍病区住院患者的医疗专业指导教授分别由全国著名的精神病学专家刘协和教授和临床心理学家杨彦春教授亲自担任;病区的疑难病例讨论分别由刘协和教授、袁德基教授、张惠开教授和杨彦春教授主持并参与;病区平时的日常医疗工作分别由邓红副教授、彭祖贵副教授和刘善明主治医师负责的三个医疗组承担。另外,精神障碍病房还配备了以心理治疗师沈峰、护士长张倬秋、责任护士陶庆兰、段芬、邓佳辉主首的心理康复治疗组。该组分别针对住院和出院后的患者进行系统的特别针对专病方向的小组和个别心理治疗、社交技能培训、职业康复,以及针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等;
  在病房管理模式方面,我们已经实现了对重型精神病人的开放式管理模式。这种方试改变了过去对精神病人一贯的封闭式管理,不再把病人与外界隔离。现在的开放式病房管理让病人不再恐惧精神病房的四周高墙,也让病人能在治疗的同时与社会及家人保持密切的联系,从而为病人早日回归社会创造有利条件。对部分具有明显冲动危险行为的病人,我们也提供了短时间的监护管理环境。并鼓励患者在冲动危险行为缓解后尽快转入开放式环境继续治疗。
精神障碍专业的门诊专病工作组不仅为一般门诊患者和出院后患者提供临床门诊、心理咨询门诊、疑难病例会诊,还组织了针对专病内容的系统的集体认知心理治疗、社交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健康教育等;
通过上述临床服务管理流程的优化和改革,我们给患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高质量临床服务,使住院患者治愈率和结局预后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来诊人数显著增加。
精神障碍专业组同时具有较强的科研基础,多年来主持或参与完成了数项国家级基础及临床研究科研项目。#p#分页标题#e#
刘协和,男,  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医学系,其后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医院(原四川医学院及华西医科大学) 工作,历任精神病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研究室主任、大学图书馆馆长、法医学系司法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等职。1980年赴英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和牛津大学精神科进修,并到美、法、比、瑞士等国考察精神病学。回国后投身于本学科的发展和实验室建设,培训骨干教师,组织科研梯队,培养研究生,重点发展生物精神病学和司法精神病学。医疗方面多年来主持科内每周疑难病历讨论,分析细致,论点明确,深受学生欢迎。10余年来参与精神病司法鉴定2000余例,解决了不少疑难案例,并纠正了外地鉴定的错乱,受到政法部门信赖。由于在教书育人方面成绩突出,1985年荣获四川省劳动模范,优秀教师称号。有小传刊于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IBC)和美国传记研究所(ABI)出版的多种国际名人录。2006年被中国医师协会评为杰出精神科医师。
学术任职:曾担任卫生部精神卫生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常委,四川省精神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法医学会理事,四川省法医学会常委,四川省法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汕头大学客座教授,世界精神病学会法律、伦理与精神病学分会创始会员等。
科研成果:参与编写的教科书和参考书已出版35种,其中参编英文著作两部,已发表论文20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30名,博士研究生23名,博士后2名。
擅长领域: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门诊时间:每周一、五下午专家门诊
咨询时间:每周四下午心理咨询
袁德基,男,副教授
临床精神病学副教授,精神障碍专业。1962年毕业于华西医大医学院,同年就业于华西医大精神科。1982-1983在美国俄勒冈科学大学精神科进修一年。1986年晋升副教授。先后在“国外医学”(精神病分册)发表综述及译文十六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八篇。主编“心科讲座第10分册”,撰写著作“心理保健的误区”。因研究中草药“马桑寄生治疗精神分裂症”获四川省科技二等奖。
擅长领域: 情绪抑郁,焦虑、紧张、恐怖以及其他心理疾病。
门诊时间:每周二、四、五下午专家门诊;
咨询时间:每周二上午心理咨询。
张惠开,女,副教授 。1950年生,1977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在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精神科(现“心理卫生中心”)工作至今。长期在临床第一线工作,先后担任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工作。
大学毕业留校工作以来,在全科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始终不懈的努力以及长期临床工作实践的锻炼,全面而熟练地掌握了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特别擅长诊断治疗精神方面的疑难疾病。#p#分页标题#e#
在长期的临床教学中,教育和培养了一大批医学本科实习生、全国各地的临床进修医生和临床研究生,受到他们一致的好评和尊重。
擅长领域: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各种情绪障碍。
门诊时间: 周二、四全天,五下午专家门诊。
咨询时间:周一全天、五上午心理咨询。
杨彦春,女,教授 ,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57年3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专业,1986年6月获医学硕士学位,1995年6月获精神医学博士学位。1995年9月至1996年9月美国华盛顿大学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系留学,主修精神医学、行为科学、心理治疗。1996年5月晋升为精神病学副教授,1998年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精神病学,医学心理、行为医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文章20余篇,并参与多部著作的编撰。
学术任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精神科学会妇女精神医学专委会委员,四川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委会副理事长,四川精神康复学会委员,四川省预防医学会行为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精神医学专委会委员。
科研成果:完成和参加的科研项目有:
[1]、国际协作项目“亚洲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求医行为”1990-1992WHO资助。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强迫症的遗传流行学与分子遗传学研究”1997-1999任主研。
[3]、卫生部科研项目“强迫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1995-1997项目负责人及主研。
[4]、四川省卫生厅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干预模式的研究”项目负责人。
专业兴趣包括临床精神病学,精神卫生学及临床心理学。主要专业方向包括精神障碍的早期诊断,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抑郁、焦虑、恐怖、强迫症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包括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家庭治疗、分析性心理治疗。正常人群的心理健康保健及心理咨询。
门诊时间:每周二、四下午专家门诊;每周一下午心理咨询。
李涛,女,博士生导师。1987年6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在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精神科担任医师工作并继续攻读学位,于1994年6月获医学博士学位。1995年9月应邀赴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研究所(欧洲最大的精神病学研究机构)访问、工作,现为该研究所副教授。
现任职务: 精神医学实验室主任
现任职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研成果:自1991年以来,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或主要执行人共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8项,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资助课题3项,CMB资助课题2项,卫生部杰出人材基金资助课题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资助1项,973课题1项,及一系列国际合作项目。2001年获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目前已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SCI引用的论文40多篇。    #p#分页标题#e#
获奖情况:
    1.1997年获得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吴阶平医学研究奖”;
    2.2001年获得国家科技部颁发的第七届“中国杰出青年奖”。
目前的研究方向为:1、精神分裂症及物质滥用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主要运用连锁和连锁不平衡分析方法为工具寻找疾病及相关数量性状的遗传易感基因。在双相情感障碍、强迫障碍、老年性痴呆及儿童抽动障碍等其它精神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方面,也有广泛的探索。2、通过对儿童青少年双生子的调查研究,建立中国儿童青少年双生子资源库,探索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少年期精神卫生状况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是脑科学的时代,精神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发展至今,已取得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在此领域我校与英国科研机构有着长期广泛的合作,优秀青年人才将有机会到国外一流科研机构接受定期培训。欢迎有志于此的青年同道报考研究生,共同探索这一具有挑战性和充满机遇的神经科学领域。
邓红,女,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之后留校作精神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1996年考入原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精神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精神分裂症的遗传与神经发育因素的研究。1999年毕业留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工作。先后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目前为四川省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委会常委兼秘书、四川省性学会性社会、性心理、性教育专委会委员。
1998年11月-1999年5月赴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访问学习,学习方向:精神疾病遗传学;2003年8月-2004年3月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精神科访问学习,学习方向:社会心理康复;
迄今为止共完成学术论著20余篇,参编著作6部。所发表的研究论文分别获得2003年、2002年中华精神科杂志优秀论文一等奖两次,2001年中华精神科杂志优秀论文二等奖,2004年、1999年分别获等粟宗华精神卫生科技奖两次。
主持或参加的科研课题: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与神经发育因素的研究(国际协作课题)
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与结局的评估研究(“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临床医学项目)
精神分裂症内表型与Dysbindin-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诊断技术与规范化治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临床专长: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婚姻家庭关系与精神健康、亲子关系与精神健康。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专家门诊,周三下午心理咨询。
彭祖贵,男,副教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从事精神医学的临床诊疗,教学与科研工作20多年。#p#分页标题#e#
现任卫生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全国医师资格考试试题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
擅长领域: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的诊断、治疗与心理咨询。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心理咨询,周三下午专科门诊。
刘善明,男,主治医师/讲师  199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并于同年留华西医大附一院(现四川大学华西院)工作。毕业以来,一直从事临床、教学及临床研究工作。
擅长领域:精神分裂症及其相关障碍、情感障碍
门诊时间:星期二、四下午,星期三下午大门诊心理咨询。
马小红,女,讲师/主治医师,1994年6月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系,同年在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从事住院医生工作,1998年9月再次进入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系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培训,200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医学研究室、心理卫生中心工作至今。主要从事精神疾病的遗传学研究,并任职四川省遗传学会理事。其先后发表文章10余篇。
研究经历:
1995.5-1995.12: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精神分裂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1998.9-2000.6: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与多巴胺D3,D2受体基因和COMT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硕士论文研究课题)
2000.9至今: 作为主要执行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神经认知功能和分子遗传学研究”
2002.12-2003.5: 获Wellcome Trust奖学金赴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进行短期访问学习(指导者:David A Collier和李涛),期间主要对精神分裂症以临床维度和神经认知功能作为易感标记(内表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002.12-2004.12: 作为负责人获四川大学青年基金“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的研究”。
2002.12: 获四川大学拔尖博士论文资助
2003.10:获世界精神疾病遗传协会资助赴加拿大参加第十二届世界精神病遗传大会,论文参与大会交流。
2005.10:获《中华精神科杂志》论文一等奖
擅长领域: 早期精神疾病、情感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诊治。
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专病门诊
咨询时间: 每周一、二上午心理咨询


  

来源: 华西医院 http://www.cd120.com/htmlzkjsnakexingkeshixinli/1998.j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精神病

GMT+8, 2024-12-23 14:19 , Processed in 0.10551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