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5|回复: 0

关于社交媒体对青年人精神健康影响的调查

[复制链接]

2242

主题

24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233
QQ
发表于 2017-7-11 22: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社交网络焦虑症,和我们真正应该担心的、比它更让人担心的事。正因为你是通过社交网络看到这篇严肃讨论的文章,从某种程度上说,你对它的态度间接反映了这种“症状”的轻重。
  我们的周围,似乎没有人能够幸免,大家能做的就是接受这样的结果:没有人躲过去,我们都有病。
  /////
  不管你是否承认,社交媒体确实没有一开始那么令人愉快了。就连只是普通用户的你都会在发布前反复确认早就编辑好的文字:有错字吗?我这个表达合适吗?我是不是政治不正确发出去、之后被喷子喷了怎么办?
  过度的自我审查有时真令人厌恶,但你更担心的是:不这样做就会被人揪住错处嘲笑。或者,更糟糕的是,根本没人关心你到底说了什么。
  今年五月,英国皇家公共卫生协会(RoyalSocietyforPublicHealth)和旗下组织青年健康运动(YoungHealthMovement)共同发布了一项关于社交媒体对青年人精神健康影响的调查。结果显示,1500名18~24岁年龄段的调查对象在使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Snapchat和YouTube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曾受到过精神伤害,导致自我认知不足和焦虑感。
  其中,Instagram对使用者产生的负面影响最严重,Snapchat、Facebook和Twitter的影响次之。
  “有趣是我们发现Instagram和Snapchat对人的精神产生负面影响最大,而这两个平台都非常注重个人形象,看起来这可能加剧了他们自卑和焦虑感的产生”,皇家公共卫生协会的行政长官ShirleyCramer在接受《卫报》的采访时说。
  这项调查公布后,《金融时报》也在6月初对此进行报道。除此以外,在谷歌上搜索“社交媒体焦虑”,有超过190万条的相关新闻报道,尽管到目前为止,这个词并没有统一的官方定义,但它的症状和影响我们并不陌生。
  你可以说这些网站你“没有听说过”,或者“该页无法显示”。但我要告诉你的是,你这种吐槽实在是个很老的梗,请不要重复给我听了。即使这些调查是针对那些“看不到的网站”,其反映的问题同样发生在我们的社交网络中。
  2月中旬,GQ英国版的网站刊登了一篇名为《社交媒体是如何用每一次的发布毁了你的生活》的文章,总结了13种会让你在使用社交媒体时感到失望的行为,以下6条都和焦虑有关。它们分别是:
  加剧“失业”风险
  发条抱怨工作的状态当时是挺爽,但之后……小心你的发布成为证据。
  你不再神秘
  社交账号都快成“犯罪现场”了,想一下当某人得到了你的社交账号,那么很有可能在你们约会前,他会滑到时间轴上最早的那条记录开始翻看。你以为那些早成了历史,但别忘了互联网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挖坟。
  你的自拍管理几近失控
  谁都爱自拍,但放几十张同一个背景的自拍照还是算了。
  你的赞出卖了你
  有时尽管你不用文字表态,但你的赞真实地反映了你的内心。
  “数字”担心症
  为什么这条发出去都快1小时了还没有评论,就两个赞而已?是说错了话?配图无聊?还是有错别字?终于消息栏里又有了提示,点开一看是来自妈妈的赞和一张微笑的表情评论。
  痴迷于“惊喜”
  不管是身边人还是社会里的新鲜事你都想知道,对你来说比剧透更可怕的,是网上流行的梗你最后一个才知道。
  前五条涉及到社交媒体形象管理,除非是寻求帮助,否则很少有人会在社交媒体上展现他们真正糟糕的一面。毕竟不是选秀节目,谁会抢着卖惨?但除了少数人,大部分人的真实生活并没有太多值得说道的事,所以尽管你可能没意识到,但塑造和管理虚拟形象无形中就会让你焦虑。
  Snapchat创始人埃文·斯皮格尔(EvanSpiegel)在时代杂志的采访中提到:“网络世界允许我这代人幻想自己是独特的。你可以选在毛伊岛度假,成为那个收集美好时光的人,但现在线上和线下之间的生活界限消失了,所以Snapchat正全力打造另一种认知的世界就是,在那儿你的周五就是穿着运动裤,盘腿坐着吃麦片,这是可以的。你完全可以做自己,而没必要无时不刻在度假或者一直很好看。”
  就像你刷朋友圈一样,总是会有一类人——他们似乎永远在旅行聚会交朋友。社交媒体带来的、塑造完美生活的压力,使得有阅后即焚功能的Snapchat的使用比率正在上升。据尼尔森数据显示,社交媒体的主要用户即18到34岁年龄段人中,53%人平均每天要打开Snapchat18次、总共约30分钟。
  而这和“痴迷于惊喜”一样,都是“FOMO”症状的一种表现。FOMO意即“错过之恐”(FearofMissingOut)。指担心错过社交媒体上各种正在发生的事件,一种对缺席的恐慌和信息成瘾,也是产生“社交媒体焦虑”的原因之一。
  2004年PatrickMcGinnis在哈佛商业学院的期刊TheHarbus的一篇专栏里首次提出这个词,2013年被加入牛津词典。这种症状的典型表现就是手机成瘾,沉溺在刷新鲜事的即时满足感中。即便只是关上屏幕几分钟,也会焦虑不安。
  当然说回社交媒体焦虑,对于使用微信办公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工作群里突然弹出的“XX在群聊中@了你”,更令人焦虑的了。
  然而通过社交媒体摄入有效真实的信息,并不会让你焦虑,只有当有效信息流和广告、虚假新闻、骚扰冒犯性言论等垃圾内容混杂出现时,你才会因被频繁刷到的无效信息包裹,或者是被遭到恶毒言论的霸凌,而感到心力疲惫继而产生焦虑。
  为了减少这种无效信息到达用户的概率,去年6月Facebook开发一个新的文本理解引擎Deeptest来帮助机器在特定文本中理解单词含义,8月FacebookAI实验室FAIR又在GitHub上将研发的文本分析工具fastText进行开源。这两个工具的作用之一就是识别骚扰信息,帮助平台过滤并删除营销广告等垃圾信息,让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环境更好一些。
  Instagram受到Facebook的启发,也推出了一款能过滤不良信息和恶毒评论的AI系统。与此同时,Twitter也正在开发类似的功能,来识别用户发出的冒犯性和误导性的内容。
  而曾帮Twitter建立机器学习系统来识别仇恨言论的ThomasDavidson,指出Instagram推出的这个系统虽然很聪明,但机器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无法在特定语境中识别具体的文本含义,因此很可能删除无害甚至有效的信息。
  当Instagram的创始人KevinSystrom被《连线》杂志的记者问到,是否曾困扰于该系统的过度攻击性导致屏蔽本该显示的消息时,斯特罗姆的回答是:“其实问题是,当所有真正糟糕的东西都被屏蔽了,出现这种误差幅度还值得吗?我们并不是在遏制言论自由,也不是阻断朋友间有趣的对谈。我们只是想打击在平台上出现的不良言论问题而已。”
  所以,当社交媒体逐渐被无脑废话和攻击性言论充斥,成为虚假信息和垃圾情绪聚集的广场,并且人们需要持续为自己所创建的账号,塑造和管理虚拟形象时,随之而产生的焦虑心理还会让我们需要社交媒体吗?
  英国皇家精神病学院的教授SimonWessely,在看到英国皇家公共卫生协会和青年卫生运动发布的那篇调查结果后,严肃地声明,“我当然相信社交媒体是导致人们不开心的一个因素……但真正危险的是把它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来批判。”
  就像《连线》杂志的创始人KevinKelly在《必然》里说的,“我们通过‘守门人’来过滤信息……我们通过管理者过滤信息……我们通过我们的文化环境过滤信息”。
  所以,尽管社交媒体焦虑正在逐步蔓延,但不可否认的是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前所未有地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缓慢而间续地瓦解真相壁垒。因此,比起社交媒体焦虑,更值得担心的,其实是信息传播的匮乏和堵塞。
  图片原作:EdvardMunc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精神病

GMT+8, 2024-12-23 15:02 , Processed in 0.09913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