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8|回复: 0

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的新进路

[复制链接]

2237

主题

24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135
QQ
发表于 2017-5-1 22: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代精神疾病研究大多将注意力放在精神疾病的大脑生理和认知机制上,而忽视对其主观经验的系统研究。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单靠神经生理与行为异常研究,不足以定义与预测未来的精神疾病。近二十年来以帕纳斯(JosefParnas)、萨斯(LouisSass)、福希斯(ThomasFuchs)等为代表的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经历了一场复兴,其原因就在于:现象学精神病理学有助于深入作为精神疾病根源的异常意识经验生成层次,并为描述与理解各种精神疾病表现出的异常行为与意识经验提供一种丰富的、更具经验基础的理论框架与概念;现象学精神病理学还为当代精神病理学摆脱操作主义者的困境提供了契机。

  随着当代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的复兴,现象学与精神病理学、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互建构关联日趋紧密。围绕着精神疾病的本质、精神疾病的意识生成层次与神经生理层次之间如何相互澄明等诸多问题,两大领域间兴起了立场鲜明、观点新颖的对话,这对当代精神疾病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哲学理论上,当代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研究重燃起了对经典现象学哲学家以及现象学精神病理学家的兴趣,如对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施密茨、雅斯贝尔斯、宾斯旺格、闵可夫斯基、斯特劳斯、博斯、布兰肯伯格等人的关注都大大增加了。

  在临床诊疗上,当代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研究认为:现象学哲学理论有助于揭示精神疾病的主观本质。例如,萨斯与帕纳斯根据胡塞尔和米谢尔·亨利对正常意识及自我的现象学分析,把精神分裂解释为意识与自我经验的紊乱,即自我存在萎缩与反思过度。这种个体意识到的异常经验,可以作为早期精神分裂侦测的有效手段。福希斯在胡塞尔所揭示的意识经验结构的基础上,将精神分裂、身体缺陷恐惧、神经性厌食、情感障碍、抑郁症、边缘性人格障碍、自闭症等精神疾病,解释为具身性、时间性和主体间性等维度的紊乱。

  在实证研究上,当代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研究越来越多地发现:在现象学哲学与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的基础上,可以提出可供神经生理研究检测的理论假设,或者说,现象学精神病理学可以作为精神疾病神经生理机制探测的先导。布兰肯伯格在《自然自明性的失落:症状贫乏型精神分裂的现象学》中提出,精神分裂的根源在于病人主体间性建构能力的失落(《精神疾病诊断及统计手册》(DSK-5)称之为社交失能)。近年来,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精神病学研究所的希尔巴赫等人,在交互主体性紊乱思想(现象学)和镜像神经元(神经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关精神分裂神经生理机制的假设:精神分裂源于“精神化网络”和“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异常。然后,他们对这一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在对比了精神分裂病人和健康人的磁共振成像(MRI)之后,他们发现:病人的“精神化网络”和“镜像神经元系统”,相比健康人有着明显的联通性衰减。

  在方法论立场上,当代现象学精神病理学一方面基于现象学哲学的反还原主义与心物二元论思想,去批判作为生物学精神病理学之哲学基础的、笛卡尔式的心物二元论和大脑神经还原主义,以及《精神疾病诊断及统计手册》(DSM)背后的客观主义与物理主义;另一方面,强调现象学的第一人称方法与神经科学的第三人称方法的互惠约束,即主张在精神疾病本质与因果机制的探索中,必须整合现象学描述与神经科学解释两种方法论。

  然而,当代现象学精神病理学,仍然面临以下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是:精神疾病的发生原因是什么?如果说对精神疾病本质的解释有精神和物理两个层面,二者何为先?是异常的意识状态引发了病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抑或病理的神经生理机制引发了异常的意识状态?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的未来,是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还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领域?在主流精神病理学极端强调客观数据的情况下,依赖直观经验的现象学精神病理学该何去何从?在经典现象学思想创新已经基本停滞的情况下,现象学精神病理学在理论层面上如何实现新的突破?

  近年来,国内哲学界开始将精神疾病的哲学研究作为一个重要方向,这对于精神疾病的哲学研究是值得期待的。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精神病 Discuz! X3.5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