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5|回复: 0

给精神科医生更多尊重与关怀

[复制链接]

2242

主题

24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233
QQ
发表于 2017-1-28 16: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神病医院

精神病医院


医院周边环境优美。

  截至去年9月,我市登记在册的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六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达2万多人。与逐年增长的患者相比,精神卫生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明显处于滞后状态。之所以很多人被动地成为精神科医生,与这个职业备受偏见有关。

  市第二人民医院创建于1966年,是市级精神卫生医疗专业机构,以精神心理专科为主,集医疗、康复、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医院,多年来以优质的环境、创新的疗法和人性化的服务助其康复,重建和谐家庭。

  近年来,该院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才是科技兴院的第一资源,是医院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最根本力量。我们将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激活优秀人才、培训未来人才’的原则,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继续教育,每年选派优秀医师、护士外出学习进修;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要求,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医疗队伍专业技术水平。

  其实,与偶尔见诸报端的“医闹”相比,精神科医生所经受的患者打骂可谓家常便饭;与普遍备受尊重的同行相比,精神科医生在医疗体系中似乎是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与内外科相对固定的患者人群相比,精神科医生面对的,是千奇百怪的病人、病情和他们身后的社会万象……尽管道路曲折,还是有这么一群医生义无反顾将自己的青春与心血投入到这份事业中,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王文军、叶飞英、李菲正是其中三位。

  王文军

  17年如一日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人物档案

  科室:精神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从业时间:17年

  从业感言:被辱骂、被吐口水甚至挨打,对于我们精神科医生来说都是家常便饭,我们的反应更多是怜悯和尊重,而非愤怒。

  因为阴错阳差,他从临床专业毕业后进入精神科工作;因为医者情怀,他从最初的动摇发展为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因为心系患者,他在余震不断的汶川震区连续工作3个月,为当地无数灾民提供必要而及时的心理疏导……他就是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二区主任王文军,一位朴实谦逊的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全力提升专业技能服务更多患者

  “最初学医是为了有份稳定的工作,但1999年从汕头大学医学院毕业后,我在精神科拿到的第一个月工资还赶不上大学时期一个月的生活费,当时确实有些动摇了,我爸安慰我说,‘应该比种田好一点吧’。”王文军回忆说,在那个信息并不开放的年代,精神科的岗位并不吃香,几乎算是医学生的末位选择,但自己却阴错阳差成了其中一员。

  在家人的鼓励与支持下,王文军决定先立足当下,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17年。“正式入职后,接触到的患者和了解到的情况让我触目惊心。思维紊乱、暴力破坏、生活无法自理……精神障碍患者无形中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王文军发现,多数重症精神障碍患者都十分贫穷,其中不少还患有残疾,“在那一瞬间,我觉得他们比普通患者更需要医生的关注,所以我决定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他们提供哪怕微薄的帮助。”

  为更好地服务各类精神障碍患者,王文军不断加强学习钻研,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技术,从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副主任医师,他一步一个脚印,在熟练掌握常见的各种心理疾病、精神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的同时,负责科室的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并参加了惠州市科研项目《惠州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的技术管理与指导》的相关工作。此外,王文军还积极参加和组织院内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工作。

  王文军的敬业尽责也得到了同事领导的认可与患者家属的好评。2008年,四川省汶川县地震引举国瞩目,仁心仁术且经验丰富的王文军被惠州市卫生局派往参加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在余震未消的汶川震区连续工作3个月,为当地灾民乃至同行医务人员送上了及时的心理疏导。

  全心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让他感触最深的是,精神障碍患者往往经受着社会有意或无意的歧视,“曾经有一个说法是,在建房时绝不与隔壁的精神障碍患者共一扇墙,而且要隔1米开外。”更让王文军难以置信的是,不少患者还面临着家属的遗弃。

  “记得有一位70多岁的女性患者,有近40年的精神分裂病史,而且体质很差,她的家人长期承受着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最近一次发病入院时,伴有高烧,她的家属便恳求我们不要为她治疗。”身为医生的王文军自然不可能答应如此荒谬的“请求”,最终还是为患者对症用药,病情缓解后竟遭来其家属的愤怒辱骂。

  “被辱骂、被吐口水甚至挨打,对于我们精神科医生来说都是家常便饭,我们的反应更多是怜悯和尊重,而非愤怒。”在王文军看来,每一位患者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他们只是被疾病蒙蔽了双眼、指挥了行为,这也更激发着他去治疗患者、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的决心。

  来自惠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刘先生(化名)便是其中一位幸运者。当时,他患病已有5、6年,发病时会有被害妄想症的表现,在幻觉的驱使下常常冲动伤人、毁物,完全无法融入正常的工作生活。入院时他坚称自己没病,并对接诊的王文军和护士都怀有敌意。经过近三个月的药物和心理治疗,刘先生已基本恢复理智状态,回想起自己的行为,他羞愧不已。“有一天,他突然扛着一百多斤盐到我办公室,他说自己现在以晒盐为生,生活非常充实,所以特意来感谢我对他的治疗。”王文军在感动之余不禁感慨,“虽说精神科治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救死扶伤’,但能够帮助一个人重享家庭温馨、再次融入社会,确是莫大的功德与福分。”

  叶飞英

  以柔克刚疏解患者心结

  人物档案

  科室:精神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从业时间:20年

  从业感言:精神障碍并非洪水猛兽,它是可防可治的。需要我们更用心去发现、更耐心去引导。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八区主任、副主任医师叶飞英,是很多患者眼中的“知心知性姐姐”,今年43岁的她已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20年,曾诊治过众多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精神疾患和心理障碍患者。耐心、知性的她擅长循循善诱,让患者在倾诉中得到对症疏导和治疗,如今,在专业领域表现出色的她还兼任着心理治疗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惠州市司法精神病鉴定专家等职责,工作以来曾多次被评为优秀个人。她还曾参加国家基金课题研究1项,参加或主持市级课题研究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科研项目《住院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吸烟行为与认识功能的关系》获惠州市第14届科学学术优秀论文奖三等奖。

  以柔克刚耐心疏解患者心结

  “1996年,我从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便进入一所公立医院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当时对精神科的认识更多停留在大学的理论课中,但真正进入科室后,心理落差还是挺大的。”叶飞英笑着回忆道。

  如果说精神病人是这个社会里边缘人群,那么精神科医生在医疗体系中也是对等的弱势群体。“与综合医院的其他科室相比,精神科医生的社会地位明显不及他们,尤其是刚接触这个群体时,自己很难体验到作为医生的被尊重感。”叶飞英表示,被患者抵触、被外人歧视并不算什么,最考验她的当属收治重症精神障碍患者时,“刚开始跟重症患者接触时,说不紧张是假的,因为重症患者往往会突然表现为过度兴奋、语言紊乱,需要一整个医护团队共同配合着将其带入病房,并干预其冲动行为。”尽管在多年的工作中锻炼了足够强大的心智和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偶尔也难免心有余悸,“之前有位医生接诊接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患者在反抗时突然从身上拿出了利器并把医生插成重伤。”

  身为弱女子的叶飞英并未因此退缩,因为她懂得“以柔克刚”。她曾接诊过一位50岁的学校领导,因为表现异常而被家人送来,家属称其常常出现幻想,比如认为妻子有外遇,觉得楼上装了监控,试图把开关甚至天花都拆下来找出隐藏的摄像头等,然而该患者坚决不承认病情,并告知叶飞英自己懂法律,威胁说出院后要告她。“经相关专业检查,他确实患有心理疾病,考虑到要对患者负责,我便顶着压力花了大量时间和他以及他的家属解释沟通,同时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后他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这才化解了一场不必要的纠纷。”

  洞察秋毫识别患者隐蔽病情

  “虽然现在大家对精神障碍和心理障碍患者的接受度有所提升,但还是存在比较普遍的认识误区。”叶飞英介绍说,早些年她所接诊的多是重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癫痫性精神病等,近年来接诊的轻性患者数量明显增加,睡眠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多动症、躯体形式障碍等,这意味着,大家开始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心理精神健康状况,并逐渐愿意及早治疗。

  “精神障碍并非洪水猛兽,它是可防可治的。而且精神障碍患者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疯子’,因为病耻感,很多患者的隐蔽性很强,表面看起来和常人无异,还有的则当作躯体疾病反复治疗,这也需要我们更用心去发现、更耐心去引导。”叶飞英举例说,有一位50岁的女性患者,总说自己的喉咙里有东西堵住,但能正常吃东西。她曾在大医院做喉镜、胃镜、颈部核磁共振检查和血液检查,结果均显示正常。

  “我接诊后了解到,她还伴有手脚麻痹且发冷出汗、尿频、容易受惊、对声音敏感等症状,经详尽检查后发现属于躯体形式障碍,并有明显焦虑、抑郁。”叶飞英马上对症治疗,2个月后,她的不适症状杳无踪迹,她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叶主任,我舒服多了,谢谢您!”

  李菲

  多关注“人”,不只是疾病本身

  人物档案

  科室:精神科

  职称:主治医师

  从业时间:11年

  从业感言:多数精神障碍的发病诱因都非常复杂,所以我们在治疗时更关注的是‘人’,包括他的性格,他的经历,他的家庭背景,而不只是疾病本身。

  李菲有着新疆妹子惯有的高颜值与真性情,穿上白大褂的她平添了几分亲切感。身为80后的她已从事精神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1年,擅长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预防工作,如今正在行业中崭露头角,身兼多职: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三病区主任、精神病学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广州中医药大学讲师、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行为与心身医学分会巴林特联盟学组成员、惠州市医学会心理卫生分会委员。

  身兼多职不断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2005年,李菲于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进入精神专科医院工作。“想象中医生应该是坐在诊室,和病人正常交流,然后对症下药就行。结果发现做精神科医生不仅是脑力活,更是体力活,随时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整与之交谈的方式与内容,驾驭患者的情绪反应,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李菲解释说,精神科的患者在初诊时往往不会对医生敞开心扉,因此就需要医生观察、引导、倾听,再循着丝丝线索去“解谜”。有时还会遭遇“暴力突袭”,“有一次在查房时,一位男患者冷不丁就从身后向我的脑袋挥拳过来,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只能理解和包容。”这件事更坚定了李菲医生对沟通技能重要性的认识。

  据悉,新病人住院当天,他们最短要用四十分钟的时间,耐心向家属详细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多数精神障碍的发病诱因都非常复杂,所以我们在治疗时更关注的是‘人’,包括他的性格,他的经历,他的家庭背景,而不只是疾病本身。”李菲的工作远不止收治患者,平日里她还与该院的其它医生一样,分管至少40名住院患者,同时承担着联络会诊、社区防治、下乡义诊、教学科研、危机干预等众多职责。

  “任其职,尽其责,这也对我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李菲在积累临床实践经验的同时,不断充电新理论、新技术,如参加广东省临床心理治疗师培训、系统学习认知行为治疗、连续参加广东省医患沟通技能与医务人员自我成长培训等,此外还以主要参与者参与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病程个案管理的干预效果》的课题研究,并发表相关论文,成果获得肯定,在临床中推广。

  加强科普让更多人得到对症治疗

  李菲坦言,工作初期时,自己曾想过放弃。“我入职不久就接诊了一位患者,治疗效果非常明显,两个月后他的症状都恢复了,所以出院了。结果两年后他又因为同样的病情再次入院。”李菲有些挫败感,后来查阅一些老年患者的病史时,她发现其中不少都是“老朋友”甚至是“常客”,“感觉不到治愈的成就感,有些气馁,想过放弃。”

  随着对这份职业的深入认识,李菲意识到治疗的意义不仅在于治愈。“在下乡入户为患者建档时,我深刻意识到了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承受着怎样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其实,每一位患者都渴望回归正常生活,他们需要专业的治疗,去帮助他们稳定病情,回归正常生活,融入这个社会。这正是我们精神科医生在做的事。”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可谓拯救患者家庭的千斤顶,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稳定剂。

  如今,李菲正将目光投向精神卫生和心理疾病的科普上,“这也是一位患者带给我的启发和触动,他是一位职业司机,曾被焦虑症困扰许久,通过偶然的机会留意到我在媒体上关于焦虑症的科普,所以来院治疗,好转之后特意来跟我说了声谢谢。”李菲表示,“不少患者都存在病不自知的情况,从而耽误了治疗时机。希望通过宣传科普能让更多人知道它可防可治,并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本版文/图本报记者周婷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精神病

GMT+8, 2024-12-23 15:28 , Processed in 0.15540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