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学天才”林嘉文的离开将“抑郁症”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疾病重新推到了大众的面前,让人们在伤感叹息之余,心有所思:社会与家庭能否再多一些关心与努力,有效拉住抑郁病人要“走”的脚步?能否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
当务之急
据有关专家介绍,抑郁症患者是一类情绪不可控的人群,因成长环境、遗传基因、个人性格、外部刺激等因素,导致长期心情低落、烦躁、自卑、痛苦,甚至会产生厌世的极端情绪。所以,抑郁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因为日积月累的影响,愈发猛烈,难以自控。
《中国改革》杂志执行总编辑张进说:“当时我得了这个病以后,自己一点都不懂,我身边也没有一个人懂。所以当时我被教育过无数遍,身边的每个人都可以教育我。这种教育往往使人感觉到自己更加无能、更加无助、更加自卑,所以这就是抑郁症最大的症结所在。”
抑郁症患者尚于博的母亲毛爱珍对《慈善公益报》记者说:“他们走的时候是很自责的,多少逝者留下来的最后一句话,都是‘对不起,我对不起所有人’。但是他们不被人理解。其实抑郁症就像心脏病、癌症一样,就是一种疾病。当患者选择结束生命时,这种不理解会加深,甚至还遭受别人的揣测、指责——‘他怎么想不开呀!’”
《慈善公益报》记者从北京市综合医院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中发现:中国的抑郁症患者数量超过2600万,而其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过专科诊治。对此,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呼吁,应尽快出台全国性的心理疾病预防计划,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全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承受力,使预防工作获得更广泛地支持。
需要关爱
据有关专家介绍,抑郁症的病因要从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多方面分析。抑郁症患者无法靠自身的意志产生康复效果,而社会上知识的缺乏和家人朋友的普遍不理解更会加重抑郁症患者的病情。
在抑郁症康复患者对《慈善公益报》记者的讲述中,最多提及的就是家属。很多家属是非常的痛苦和不容易的。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本身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为当一个家庭里面有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时候,可以说这个家庭处于坐卧不宁的状态,这需要非常强大的耐心和包容。除此之外,还需要非常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单位和自己的家庭缺一不可。
原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的家人,包括我的领导,他们都觉得没有这种病,觉得我就是想不开,就是小心眼,就是太爱算计了,就是以前火,现在不火了,所以现在受不了了,都是在这样想。”
“他们理解不了我的状态,他们很固执地认为我就是矫情,唤起别人的注意,就是在折腾。”著名作家李西闽曾经回忆病情说。
对此,上海武警医院精神疾病康复基地周大勇教授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总体来说,抑郁症病人需要得到长期而合适的治疗。抑郁症是一种原因复杂的心理障碍性疾病,很难根治,但现代药物可以有效控制。一旦发病,即必须长期坚持服药,切不可因症状缓解而停药。经年累月的治疗费用,常使抑郁症患者家庭背上沉重经济负担。医疗卫生部门应想方设法降低药价,切实减轻患者负担,为病人坚持长期治疗提供条件增强信心。”
在周大勇看来,“家庭的关爱是抑郁症康复的重要保证。家庭永远是抑郁症病人生活的港湾,家庭环境的好坏,是病人能否康复的决定因素。家人对病人的关爱最重要的是做到耐心、细致、持之以恒,任何时候都不能缺乏耐心,轻言‘放弃’。家人如流露出任何‘嫌弃’的表示,都将会促使病人迅速走向极端,对生活失去信心!”
杨甫德说,作为抑郁症患者的家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自己先去真正了解这种疾病,然后就是陪伴,在患者需要的时候你出现,在患者不需要的时候,让他可以安静地待着。
拥抱阳光
以“为你的心撑起伞——音符·爱计划”为主题成立的关爱抑郁症公益联盟自成立起一直致力于一起探讨如何让全社会更重视抑郁症、如何更有效的帮助抑郁症患者以及他们的家人。为抑郁症患者撑起伞,让他们“淋湿”的心早日拥抱生命的阳光。
2011年10月25日,著名青年演员尚于博因抑郁症在北京跳楼自杀。尚于博患有抑郁症之后,一直积极寻找治疗方法,他不愿意告诉别人,不希望让父母朋友担心。为了康复,他曾经做过许多努力、尝试了各种方法,但是这样并没有留住这个年轻的生命,2011年10月25日,被病痛折磨的尚于博还是选择离开了这个世界。
为了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这种疾病,为了让更多被抑郁症折磨的病人找到出口,2012年10月25日,尚于博的妈妈毛爱珍正式成立“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国内首家关注精神健康、抑郁症防治与知识普及的公益基金会。
2015年8月25日,由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和高德地图共建的“全国抑郁症援助地图”正式上线,任何一名抑郁症患者和家属,只要使用一台能够上网的智能手机,就能够找到离自己最近的专业援助机构寻求专业的帮助。这位母亲将失去儿子的悲痛转化到对公益事业的贡献上,向社会普及抑郁症的知识,想让更多人了解这种疾病,尽早得到救治。她以公益的方式,从另一种意义上延续了儿子未完成的使命。
对于抑郁症的预防,杨甫德认为,社会应该建立心理干预和支撑体系。那些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企业和单位,有必要为员工制造一些宽松的氛围,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责任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而对于孩子和青年人,则要从小加强传统人文教育,让他们以自信、平和、开放、自由的心态健康成长。因为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心态,长大后才能从容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心态决定命运和未来。
“很多抑郁症患者最终选择走向绝望,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来自于身边的人,因为相关知识的普遍缺乏和患者家属自身的压力,有一些抑郁症患者的家人甚至开始对病人产生怀疑。更先进的医疗水平、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曲突徙薪,及时发现抑郁症,把抑郁症扼杀在摇篮里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抑郁症的相关知识需要被更多人知道,关注精神健康,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当务之急。”周大勇坦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