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8|回复: 0

长春市安宁精神病人托管站曹丽辉事迹

[复制链接]

2242

主题

24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233
QQ
发表于 2017-1-14 11: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aolihui.jpg

  年仅38岁的曹丽辉,是266名精神病人共同的“家长”。

  从2004年创建长春市安宁精神病人托管站至今,她先后救治精神病人、托管老人5000余次;无偿救助家庭贫困的精神病人206名;安置了60多名下岗和康复后的残疾人就业。一个弱女子挑起了这样的重担,肯定要付出很多心血和汗水。十年间,曹丽辉先后创建了长春市抚松老年护理院一院、二院,长春市安宁精神病人康复医院,长春市安宁精神病人托管站,长春市朝阳区康复就业培训服务中心,并被评为吉林省残疾人康复示范区。“如果你想知道梅子的味道,你就要亲自去尝试;如果你要知道精神病人的痛苦,你就要主动去接触他们。”回首已经过去的10年,曹丽辉的眼神在泪水中慢慢地变得坚强。

  10年前的曹丽辉可能不会想到,自己为了尽孝道的必然之举会成就十年之后一片爱心产业。

  1998年,为了不让父母操心,曹丽辉将已过耄耋的奶奶接到了自己身边。由于老人从农村刚来到城里,所以在楼房里生活不习惯。曹丽辉就在自己楼下租了一间平房照顾她。看着老人每天穿着光鲜的衣服,惬意地享受着自己的晚年,周围的邻居们都羡慕不已。渐渐地,周围的邻居都把自己家的老人托付给了曹丽辉。需要曹丽辉照顾的老人慢慢地多了起来,这时曹丽辉成立了抚松老年人护理院。

  单独的照顾奶奶和管理数十位老人绝对是两码事,曹丽辉渐渐地体会到了期间的甘苦。

  一个患脑血栓多年的老人,由于不会说话,只能靠双手比划和曹丽辉交流。一天晚上,她连抓带拽不让曹丽辉离开她的身边,但由于曹丽辉并不知道她到底想干什么,就顺着她的意思一点一点地猜测。曹丽辉端来一杯水,老人摇头,拿了一块饼干给她,老人还是摇头,问她是被子厚压着了,老人还是摇头……就这样半个小时过去了,曹丽辉终于明白了:原来老人是怕孤单,想让她陪在身边一会。曹丽辉一边和老人聊天,一边像哄小孩一样拍着老人,看着老人渐渐睡去,曹丽辉终于有机会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

  来养老院老人都是高龄老人,基本上都需要进行临终关怀,曹丽辉永远不能忘记他第一次为老人处理后世的情景。1998年冬天的一个雪夜,89岁高龄的张顺福老人安详的闭上了眼睛。由于老人的儿女半夜手机又全都关机,曹丽辉这时有些毛脚了。由于老人去世突然,给同屋其他老人造成了相当大的恐慌。为了安抚大家,曹丽辉必须把死的人料理到一个单独的房间。可是曹丽辉从小到大没看过死人,但她咬着牙和同样没有经验的护理员说:“我抬头,你们抬脚。”尸体抬到一半时,曹丽辉吓得差点要把尸体扔到地上,可是她咬着牙还是坚持住了。将老人的遗体安置好了以后,双腿发软的曹丽辉才想到——老人没有准备寿衣。曹丽辉冒着后半夜的大雪战战兢兢地敲开了寿衣店的大门……随后曹丽辉鼓励护理员同她一起给老人刮胡子、洗脸、穿寿衣。弄完所有的一切,曹丽辉忽然发现,外面的天已经蒙蒙亮了。张顺福的儿女来了,望着穿着干净整齐的父亲,泪水一片,家属千恩万谢。此时曹丽辉的泪水也涔涔而下,她坦言,这泪水的意义很复杂,一是舍不得老人的离去,但更多的是惊吓。

  曹丽辉一直把照顾老人的工作当成了事业。由于曹丽辉对每个老人都像自己的亲人一样,来请她照顾的老人也越来越多了。2000年曹丽辉又成立了老人护理院二院。但此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大家都知道曹丽辉是好人,所以在将自家的老人送到护理院照顾的同时,一些家庭也将精神病人也送到了养老院。

  此时的曹丽辉照顾老人虽然已经熟门熟路,但是照顾精神病人则完全是个全新的领域。此时曹丽辉开始思考:是要接收精神病人,还是将他们妥善管起来?

  从那时起,曹丽辉开始关注这一群体——贫困的精神患者。一段时间之内,曹丽辉经常能看到这些情景——蓬头垢面的疯子突然向晨练的人群里扔砖头;穿戴整齐的疯子拿着棍子站在马路上指挥交通。这些精神病人因无人照管做出伤人、伤己的事,给了曹丽辉很大的触动:我要尽己所能管好他们,给精神病患者一个温暖的家。

  2004年,曹丽辉成立了长春安宁精神病人康复托管站,第一批住进这里的精神病人情况多种多样。有家里无人照顾的、煤堆上捡来的、从外省流浪过来的、派出所送来的、家庭贫困无法治疗的。这些病人最小的13岁,年龄最大的已经年过古稀。由于他们反复发病,生活现状惨不忍睹。当时有个精神病患者是聋哑人,20岁左右,父母双亡,在家里饿得没有办法,到处偷东西吃,社区主任怕他冻死就给曹丽辉送来了。有些病人由于治疗不及时精神症状残留,使整个楼道居民不敢轻易出门,有的病人用刀把小孩的脸划伤,有的把门前的好车砸坏。

  为了这一群精神病人、残疾人,曹丽辉把她的全部积蓄全用上了,包括两个养老院的全部收入,陆续投资了300多万。为了冬天买煤,曹丽辉甚至把她和孩子的人寿保险都卖了。

  从此曹丽辉将全部心血倾注到了这间小小的疗养院。“难,是真难呀!”曹丽辉回忆起当年创业时的艰辛,仍唏嘘不已。当时很多年轻的患者有病时,家长连一片感冒药的钱都不给拿,如果托管站不能再管了,就让他趁早死了算了。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让曹丽辉心酸心疼。

  大多数病人在刚来时浑身脏乱无比,有的满身是伤。曹丽辉和他的工作人员给予了精心的护理和关爱,他们病情都有好转。

  在托管站的档案袋里有很多患者的档案留言是这样的:XX无需治疗,病重无需通知家属,不抢救。每当有这样的患者,曹丽辉能救一个是一个。安宁精神病疗养院至今有7人找不到家,想家却说不清家在哪里。2008年的春节,托管站200余患者中只有17个病人被家里接回去过年,其余的都没回去。她像往年一样忙前忙后的张罗着和他们一起过了个年。

  有一次,有一个精神病患者忽然心衰死亡,患者的儿子来看到爸爸的遗体束手无策了:“阿姨我怎么办呀!我家里有个爷爷90多岁,我母亲有脑血栓,我也没有钱呀,亲戚们因我爸这么多年疯,家里穷得都不来往了,我拿不出钱来。”人死了,穿不上衣服,又没有钱,看着这十七八岁的孩子,曹丽辉不忍心看他哭着走来走去。“没事,曹姨替你安葬你父亲,先把你爸的衣服买来穿上,钱啥时有啥时再说吧。”她说,这孩子多次来到托管站要还钱,但是她都没要。

  2005年的夏天,曹丽辉在路上拣到奄奄一息的精神病人,身上散发着臭味,脖子上流着脓血。在带回托管站之后,曹丽辉急忙倒杯温水,用勺喂他。当病人的嘴微微张开时,曹丽辉惊呆了——一条蛆虫从他嘴唇爬了出来。曹丽辉仔细一看,病人脖子上的伤口里还有不少这样的蛆虫。曹丽辉当时吓坏了,强忍着没吐出来。她急忙把社区医生找来,用镊子把蛆虫一条一条取了出来,并清理了脓口、消毒包扎。医生一边清理伤口一边说:“丽辉,这个人活不了几天了,他脖子上的脓口让苍蝇下了蛆,并腐烂到口腔贯通了。”没有几天,病人死了。但在病人生命的最后几天里,曹丽辉尽力了。她没有让这个病人再忍受蛆虫在身体里钻来钻去的痛苦。在他临终前,曹丽辉给病人换好了衣服,看着他安详地走了……

  跟精神病患者在一起是非常危险的事,突然挨打、挨吐是常有的事。刚开始跟病人接触时,只要有病人站在身后,曹丽辉的头皮立即从头麻到小腿。有的病人可能前一分钟正笑着说话,但没准马上就给你一拳,面对这些困难曹丽辉都挺过来了。

  曹丽辉经常鼓励她的病人,要有信心,康复后就能出院,但要学会生活、珍惜生活。表现好的病人,曹丽辉每人都有几十元零用钱,可以买点什么。对于康复后的精神病人,如果没有地方去,曹丽辉也会在托管站里面给安排个厨师、杂工的职位,他们都享受着正常人一样的薪金标准。

  在成立安宁精神病人托管站之后,曹丽辉虽然救了很多和她素不相识的精神病人,但她的心里对家人依旧存在着深深的愧疚。曹丽辉没有什么精力照顾丈夫和孩子。曹丽辉的孩子今年上高一,就在孩子学习最忙的时候,曹丽辉也抽不出时间给他做顿早饭。

  有一次曹丽辉抢救病人,她半夜一两点钟才回家。可是到了家门口,曹丽辉一摸兜,竟然没带钥匙。当时曹丽辉没按门铃,因为她知道孩子晚上复习功课很晚才睡,就没忍心打扰他,就又回到医院将就了一宿。

  有时候曹丽辉的也想过“放弃”,但是一想到那么多的病人无家可归,想着他们在发着烧,想着他们父母没有地方把他们送走,她就又坚定了下来。

  平时没有陪家人的时间,逢年过节曹丽辉更是与患者在一起。有一次她带着儿子到托管站和患者一起过年。一个与曹丽辉年龄相仿的女病人,上来就拉着孩子不放,因为她想起了自己的儿子,曹丽辉清楚的看到,儿子的嘴唇都吓得发紫了。儿子对曹丽辉说:“妈妈,你每天与这些人在一起,一定要好好的保护自己。”

  成绩是通过努力、付出、执着换来的,养老院、精神病人康复医院和拖管站至今受到病人、家属、社会的认可和好评,好多精神病人的家属甚至管这些地方叫救命医院、救命站。曹丽辉用真诚、爱心换来了一面面鲜红的锦旗,她先后多次获得了“巾帼创业带头人称号”,还当选了长春市朝阳区区人大代表,曹丽辉的事迹也得到了媒体的重点关注。

  吉林卫视《成功栏目》特意为托管站录制了一期名为《为给你幸福的人》的节目,她和30多康复后的精神人被请到吉林电视台演播大厅。主持人与她和她的患者面对面地畅谈,场面十分温馨、感人,精神病人上演播大厅历史上是首次。

  新华社记者迟海峰到托管站采访,在新华网刊登了“精神病人的家园”一稿。吉视都市频道《守望都市》栏目做了“精神病人的家”节目,在黄金时间播出。《新文化报》刊登了“她的希望:精神病人也享受爱情”表达了精神病人渴望生活的心声。《城市晚报》刊登了“病女儿到处惹祸,让我和她一起死吧”一文,讲述托管站医治救助精神病女儿的事,受到社会好评。此外,《东亚经贸新闻》、《时尚女报》纷纷报道。托管站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为了更好地帮助精神病人,曹丽辉想了好多办法为康复后的精神病人成功回归社会,寻找适合精神病人的工作场所。曹丽辉还打算为这些康复的精神病人开办一个10公顷左右的农场,让他们过上类似正常人的生活,并正在为此奔波运作。她认为,找一些适合精神病人的工作,并辅以专业的医护人员监管,就可以使这些病人得到治疗的同时,还能自食其力,从而减轻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压力。

  现在,曹丽辉将托管站继续办下去的想法异常坚定,她认为自己在做着一件史无前例的事情,——她创办的精神病人康复医院和托管站就好像是一个社会的净化器,通过像曹丽辉这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们的不懈努力,做到了挽救一个精神病人,拯救一个家庭,并正如医院和托管站的名称“安宁”所揭示的那样,从一个侧面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和谐。虽然她以过人的魄力和大无畏精神做了这种洋溢爱心的好事、善事,但她不想名留青史,只是想为恢复健康的精神病人最终被社会接纳做一些事。如果真有这样一天的话,曹丽辉的时间就宽松了,她可以好好的陪陪孩子,弥补一下对家人的亏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精神病 Discuz! X3.5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