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1|回复: 0

在精神科做护士,这些知识必须要掌握

[复制链接]

2242

主题

24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231
QQ
发表于 2021-9-22 10: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要求:(介绍期、认同期、工作期、结束期)
  1.正确认识精神病及精神病患者
  2.准确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3.体会患者心境,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
  4.持续性和一致性的态度
  5.要提高自身素质
  治疗性沟通的要求:
  1.保密
  2.以患者为中心
  3.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
  4.接受患者
  5.避免过多的自我暴露
  切题会谈阶段:
  1.准备与计划阶段
  2.开始交谈阶段
  3.引导交谈阶段
  4.结束阶段
  预防暴力危险的措施:
  1.合理安置
  2.注意观察病情
  3.注意交流技巧
  4.减少诱发因素
  5.控制精神症状(服用药物)
  6.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
  7.加强人员培训
  暴力行为发生时的紧急措施:
  (1) 寻求帮助
  (2) 控制场面:言语提醒(简单、清楚、直接)
  (3) 巧夺危险物品,行动果断迅速
  (4) 心理疏导:处理原发事件
  (5) 适当运用保护性约束
  (6) 药物治疗:氟哌啶醇、地西泮、氯丙嗪等
  自杀的分类:
  自杀意念、自杀威胁 、自杀姿态、自杀未遂、自杀死亡
  自杀的护理措施:
  1. 心理护理: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鼓励外化内心活动、 尝试学习新的应对方式、合理求助、增加社会支持、鼓励参加活动
  2. 安全护理:重病室安置、密切观察患者自杀的先兆症状、严格执行巡视制度、加强病房安全设施、防藏药、密切观察睡眠情况
  3. 严重自伤自杀行为患者:安置重病室,一对一严密监控,连续评估自杀危险,精神科治疗:服药、防藏药、必要时电抽搐治疗;发生自杀者及时隔离抢救
  4. 做好生活护理
  5. 健康教育
  出走的预防措施
  1.与患者建立治疗性的信任关系,加强护患沟通
  2.创造舒适休养环境。保证医嘱执行,防藏药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交接班,严格实施安全措施
  4.督促和组织患者参加娱乐活动,使心情愉快,消除恐惧和疑虑的心理障碍,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5.严格执行病区安全管理制度:患者外出活动或做检查要专人陪护,禁止单独外出
  6.加强与家属联系,鼓励探视
  精神科安全护理
  (一) 患者的安全管理:掌握病情,有针对性防范
  (二)与患者建立信赖关系,及时发现危险征兆
  (三)加强安全管理,做好安全检查
  (四)严格执行护理常规与工作制度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无意识障碍及智能障碍。起病与青壮年,缓慢起病,病程迁徙。
  精神分裂临床表现
  一.前驱症状
  个性改变 / 神经衰弱表现、情绪改变 / 语言和行为的改变
  多疑、敌对及困惑感 / 躯体改变:睡眠、食欲
  二.感知觉障碍:评论性、命令性幻听,
  三.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妄想 / 被动体验 / 思维联想障碍(思维散漫、思维破裂) / 思维贫乏
  四.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
  五.意志与行为障碍
  意志减退 / 紧张综合征(蜡样扭曲、空气枕头)
  精神分裂症临床分型
  ①偏执型 —— 疑(妄想为主,常伴幻觉,患病人数最多,预后较好)
  ②青春型 —— 乱(思维破裂,行为幼稚,愚蠢,易复发)
  ③紧张型 —— 僵(木僵与兴奋交替)
  ④单纯型 ——懒(起病缓慢,阴性症状为主,趋向精神衰退,预后最差)
  ⑤未分型(又称其它型)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目的:降低复发率、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1、精神病药物治疗
  (1)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哌啶醇、舒必利等。
  (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 平、奎硫平、氯氮平等。
  用药原则:
  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未治率
  ②足量足程,提高治疗依从性
  ③尽量单一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
  ④促进患者回归社会为治疗的最终目标
  2、电抽搐治疗
  3、心理治疗
  家庭干预、社会技能训练、职业康复训练、认知行为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措施
  (一)安全护理
  病房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检查 制度,保证患者安全
  严密观察评估,掌握病情:重点患者、关键环节、特殊时段
  (二)生活护理
  饮食护理:评估进食情况、 分析原因,对症处理
  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障碍形式:失眠、早醒、入睡困难、睡眠过多
  1.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安静、舒适、 避免强光刺激、巡视”四轻”
  2.评估睡眠,分析原因,对症处理
  3.夜间护理巡视管理,掌握睡眠情况
  卫生护理
  (三)心理护理
  (四)特殊症状护理 (妄想、幻觉、木僵 )
  (五)药物护理
  确保药物服下
  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提高服药依从性:分析原因、健康宣教
  (六)预防复发与健康教育
  彻底治疗 :首次足疗程治疗,坚持服药
  1.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 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
  2.注意复发的早期症状 规律生活和社交活动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一般指情感的高涨或低落,并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此病往往有复发倾向,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
  (一)躁狂发作
  “三高”:心境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躯体症状:食欲亢进(一般体重减轻)、性欲亢进、睡眠需要量减少
  精神病性症状:可出现幻觉与妄想,主要是夸大妄想/ 谵妄性躁狂、
  药物治疗+ 电休克治疗+心理治疗
  (1)锂盐:碳酸锂是治疗躁狂发作的首选药。从小剂量逐渐加至治疗剂量,一周起效,用药2-3个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定期对血锂浓度进行监测。
  (2)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氯氮平等
  (3)抗癫痫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
  躁狂发作的护理措施:
  1. 保证安全防意外,预防患者的暴力行为
  评估患者的暴力危险因素、原因,设法消除
  提供安全和适宜的环境
  2. 基础护理:维持适当的营养、睡眠和个人卫生
  3. 症状护理-过多精力的处理
  4. 保证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5. 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
  (二)抑郁发作
  “三低”: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少
  躯体症状:睡眠障碍较突出,入睡困难,睡眠浅,典型的睡眠障碍是凌晨早醒和夜间易醒。
  心悸胸闷、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胃肠不适、便秘、性功能低下。
  精神病性症状:可有疑病妄想、自罪妄想
  可有轻度的感知觉障碍:幻觉、缺乏自知力,昼重夜轻,自杀观念和行为
  药物治疗+ 电休克治疗+心理治疗
  急性期(6-8周)、 恢复期(4-6周)、 维持期(6-8个月)
  抗抑郁剂使用原则:
  ① 治疗方案个体化
  ② 尽可能单一用药
  ③ 足量、足疗程
  ④ 逐渐增加剂量
  ⑤症状缓解不要立即停药
  ⑥联合心理治疗
  (1)三环类抗抑郁药:丙米嗪、阿米替林
  (2)四环类抗抑郁药:马普体林
  (3)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舍曲林
  (4)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吗氯贝胺
  抑郁状态的护理:
  1、安全护理
  及时辨认出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图的强度与可能采取的自杀、自伤方式。妥善安置患者,做好危险物品的管理
  2、躯体症状的护理
  保证营养的供给、改善睡眠状态、协助做好日常护理工作
  3、症状护理
  营造理解和支持的气氛,鼓励患者诉说自己感受的痛苦和想法。加强与患者接触、沟通,打消或动摇患者的意念,恰当地运用非言语性方式表达对患者的关怀和支持,并注意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调动积极情绪,克服消极观念: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回顾自己的优点、长处、成就来增加正性情绪体念。
  学习新的应对技巧:积极为患者创造人际交往的机会,以协助患者改善处理问题、人际互动的方式,增强社交技巧。加强患者的适应性行为反应,忽视不适应行为,从而改变患者,提高应对方式。
  4、用药护理
  发药时应仔细检查口腔,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性吞服,测量体温时,对严重抑郁患者应做到手不离表,严防吞咬体温表
  5、健康宣教
  ①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
  ②掌握病情复发的先兆症状及预防复发的方法;
  ③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
  ④强调坚持用药、定期门诊复查的重要性;
  ⑤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参加家庭和社会活动,锻炼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协助其正确面对和恰当处理现实环境中发生的各种应激事件,提高应对能力
  ⑥家属帮助患者管理药物并监督患者按时服药;
  ⑦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人际互动关系;
  ⑧对患者的进步,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轻性神经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等症状和躯体不适感。病程大多持续迁徙或呈多发性。
  CCMD-3分类:
  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其他或待分类神经症
  共同特征为:
  1) 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2) 病前多有一定的人格基础
  3) 未发现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4) 自知力大都良好,有求治要求
  5) 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6) 一般无明显精神病性症状
  焦虑症:原称焦虑性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以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往往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性不安。
  广泛性焦虑 / 惊恐障碍
  1. 解释性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放松训练
  2.BZD、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
  恐惧症: 是指患者对某些特殊处境、物体或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和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并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以致极力回避反应,影响其正常活动。
  特定恐惧症 、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1.行为治疗 是治疗恐惧症的首选方法。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
  2. 药物治疗
  苯二氮卓类、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针对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SSRI类的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可部分缓解恐怖症状;三环类抗抑郁剂(丙米嗪、氯米帕明)对恐惧症有一定疗效,减轻焦虑抑郁症状
  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
  1、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强迫性障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暴露疗法/反应预防)
  2、药物治疗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氯米帕明最为常用,
  SSRIS氟西汀也常用。疗程不短于6月。
  应激:指机体通过认识、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改变的过程,是个体对面临的威胁或挑战作出适应和应对的过程。
  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所导致的精神障碍。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
  共同特点:
  ①心理社会因素是发病的直接原因
  ②症状表现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内容有关
  ③病程较短、预后与精神因素的消除有关
  ④病因大多为剧烈或持久的精神创伤因素
  ⑤一般无人格方面的缺陷,预后良好
  急性应激障碍: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由于遭受急剧、严重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后,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产生的短暂心理异常。
  主要表现:意识障碍 —— 主要表现伴有情感迟钝精神运动性抑制,伴有强烈恐惧体验的谨慎运动性兴奋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自主神经症状(大汗、心悸、面色苍白)症状一般不超过1个月,超过则为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简而言之,PTSD是一直创伤后心理失衡状态。
  核心症状:
  1. 闯入性症状 (闪回、“触景生情”式精神痛苦、梦魇)
  2.回避症状(回避、麻木)
  3.警觉性增高症状(难以入睡或易醒、惊跳反应、难以集中注意)
  适应性障碍:因长期存在应激原或困难处境,加上患者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性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慢性心因性障碍。
  情绪障碍—抑郁型 / 焦虑型
  适应不良为主——品行障碍型 / 行为退缩型
  一个月内起病,一般不超过6个月
  应激相关障碍护理评估:
  1.应激原评估
  2.精神状况和行为方式平评估
  3.生理功能评估
  4.心理应对方式和认知评估
  5.社会功能评估
  护理措施:
  (一)脱离应激原
  (二)安全护理
  (三)生活护理
  (四)心理护理
  ①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②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密切接触、鼓励表达、认同接纳、合理解释、指导、帮助宣泄、强化疾病可以治愈、鼓励参加活动
  ③帮助患者纠正负性认识
  ④暴露疗法技术
  ⑤帮助患者学习应对技能
  (五)家庭干预
  (六)药物护理
  精神药物分类:
  1.抗精神病药
  2.抗抑郁药
  3.抗焦虑药
  4.心境稳定剂 / 抗躁狂药
  5.中枢神经兴奋药
  6.促智药,脑代谢促进药
  抗精神并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1、锥体外系反应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症、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
  2、体位性低血压
  3、体重增加
  4、过度镇静
  5、胃肠道不良反应
  6、尿潴留
  7、白细胞减少症
  8、恶性综合征(NM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精神病 Discuz! X3.5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