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潭在线2月13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玉婷 通讯员 刘海)近日,长期滞留湘潭市救助管理站的4名未成年人顺利安置到市福利院,他们将与滞留在市五医院的200名流浪乞讨精神病人一起,以崭新的“身份”在湘潭开始生活!
根据国务院、民政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照料安置工作相关文件规定,市救助站于2017年4月在市民政局领导的指导下,加强与市公安部门和市社会福利院衔接,正式启动对长期滞留超过6个月,在市五医院的231名精神病患者及站内4名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
市救助站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对全部待安置对象进行DNA血样采集比对、照片人像比对,并通过电视、报纸和全国救助寻亲网等寻亲方式,甄别核实出其中31名的户籍信息,最终确定需安置对象为204名(其中救助站内未成年人4名)。通过与驻地公安派出所和安置接收单位市社会福利院沟通衔接,对每个安置对象进行重新拍照、登记、造册等全部档案整理工作,并确定安置对象的落户、新增户主、取名等具体事项,至去年8月完成了204名安置人员户籍集中登记录入手续,他们终于重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身份,成为拥有湘潭户籍的湘潭市民!“有了新身份,我们就可以尽早为他们办理医保、低保手续,享受社会保障。”市福利院工作人员说。
“这些长期滞留的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员无家可回或者有家回不去,我们的工作就是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跟我们一样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拥有合法权益。”市救助站负责人说,一直以来,市救助站积极开展街头主动救助,开展站内亲情服务,开展救治定点医院的督查,积极开展寻亲工作,创新安置工作方法,目的就是为流浪乞讨人员打造温馨之家。
据悉,今后将按政策和常规,凡滞留6个月以上的流浪乞讨救治救助对象将统一按程序安置到市福利院。市救助站也将致力于与公安等部门建立健全流浪乞讨人员身份和户籍快速甄别、寻亲服务及滞留人员身份核查的联动长效机制,探索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让更多的流浪乞讨人员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