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交汇点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南京市患有分裂症、自闭症、强迫症、老年痴呆等各类精神疾病的人,已经超过12万,“其中仅精神分裂症患者就近10万人,真正没有任何心理疾病的只占人群总数的60%”,南京市青龙山精神病院负责人介绍,绝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需要在家在社区进行康复。但在最近两年由民政部门牵头推进的社区康复项目中,全市只有两个街道成功落实,更多的部门和市民“谈病色变”,拒绝精神病人在家门口进行康复。
两个乒乓球治愈他的焦虑症
鼓楼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小闯,在日渐增加的学习压力中患上焦虑症,不得不终止学习在家休息。家长反映,儿子每天干什么事都是一副“着急“模样,最后把自己逼疯了,精神紧张导致肢体失去功能,两只手僵硬不能活动。做了30年精神病人社区康复的江苏省精神病康复协会社区康复顾问黄小虎,根据多年经验,对小闯做了一个晚上的“缓释训练”,孩子竟然康复了。说起原委,黄小虎津津乐道:吃晚饭时与孩子轻松交流,打消他的紧张情绪,他端起酒杯祝福孩子,小闯下意识也端起酒杯;饭后黄小虎拿出两只乒乓球给他把玩,孩子不由自主灵活打起了球……
一位患上强迫症的姑娘,每天从睁开眼睛到入睡,一直在纠结中挣扎:起床还是不起床?刷牙还是不刷牙?出门还是不出门?病情严重到每年在市脑科医院入住半年到10个月。黄小虎带队对她做社区康复,专业医护人员介入治疗,其中“镜像疗法”起到关键作用:把她患病前少女时期最美丽的一张照片挂在墙上,提醒她回忆从前自己种种美好的表现,然后取走照片对照她现在的各种表现,帮助其认识自己的病状;再让其面对白发丛生的父母,检讨这些年来给老人带来的困扰……社区康复一年半,这个姑娘没有发过病住过院。黄小虎透露,明年春节后将为她介绍工作。他最为自豪的,是30年前介入帮扶的一个14岁少年,患有精神分裂症,在一段时间的一对一社会介入治疗后,他一直没有发过病。
“精神疾病除了先天性的,很多是后天造成的人体某些功能受损。世界上没有一种药能治愈精神病人,唯一能帮他恢复到病发前状态的,就是回归社会实现功能修复。”黄小虎说,中国的精神病人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然精神疾病在当下发病率居高不下,但社会对他们依然存在偏见,病人是可以治愈的,社区康复作为载体依旧任重道远。
南京只有两个街道可社区康复
“精神疾病的社区康复,我们推进两年,目前全市只有两个街道落实了房子,建成了康复平台。”南京市青龙山精神病院负责人透露,近年精神疾病的发病人群和发病率都在增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表明,仅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就是千分之14,南京所有户籍和常住人口中,仅精神分裂症患者就近10万人。加上狂躁、抑郁、偏执、迟滞、自闭、心理障碍及老年痴呆等,人群中1/3患有上述各种精神疾病。据统计,目前南京市在江苏省疾控中心精神病防止平台上登记的需要入院或管控的病人就超过1.2万人,而我们的机构创建和维护都十分有限。为此,南京市两年前由民政部门牵头,在全市推广精神疾病的社区康复工作站,作为市一级的民生工程,今年市财政还首次批复了数百万元的资金支持社区康复,督促各区政府拿出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免费提供给社区康复站使用。工作站建成后,将采取基金会或民非组织购买服务来运作,通过日常技能培训、庇护性就业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患者自我价值,提高患者自信,为患者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但记者了解到,因为多年间的社会偏见,市民对于精神病人依旧谈病色变,相关部门也存在偏见,不愿意拿出房子做社区康复。目前全市也只有鼓楼区江东街道和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完成了工作站建设。在康复运行中也存在一系列难题,如专业社会组织力量薄弱、医护人员待遇较低、病人的日常康复频率过低等。
精神卫生从业人员存在较大缺口
南京市约有各类精神病人10多万人,其中需要住院治疗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1万多人,属于民政服务对象的精神患者超过4000人。而南京市共有各类精神病人收治机构7家,总床位数在3000张左右,其中包含青龙山精神病院新增的500张。
以目前全市800万人来计算,平均每万人占有床位数为3.75张,这个床位占有数与国外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美国每万人5.7张,新加坡每万人10张,韩国为每万人8.9张,就是与国内其他城市比较也是差距明显:上海每万人6.21张。床位数不足只是其一,精神卫生从业人员更是存在较大缺口。根据国家卫计委调查显示,全国现有1亿多各类精神病人,其中重症精神病人超过1600万人;相对应的,全国注册精神科医师只有2.05万人、护士3万人,医患比例高达1∶840。精神疾病已在全国疾病总负担中位居第一。
交汇点记者董婉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