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4|回复: 0

西媒关注中国首家社区精神康复中心:曾让周边居民恐惧

[复制链接]

2242

主题

24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233
QQ
发表于 2016-12-29 21: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参考消息网12月29日报道西媒称,北京城区以北驱车两小时,这里坐落着一处不寻常的院落——玫瑰园。“玫瑰园”是中国在2009年建立的国内第一家开放社区式精神康复中心。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2月27日报道,目前住在玫瑰园内的精神疾病患者只有16人,但自从开业以来这里已经为150位患者提供了服务。据欧盟的一份内部报告指出,他们当中40%的人都已经找到了工作,能够顺利地重新融入社会。

  玫瑰园的园长兼中国一家援助和服务组织的负责人北纬(音)是一位天主教修女,能讲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语,这些都得益于她曾在意大利多年的生活经历。她和患者们同吃同住。“我们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护理患者。他们当然有他们该承担的责任,但同时他们也享有各种权益。他们知道规则是什么。”北纬说。

  报道称,2013年国家开始关注精神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玫瑰园精神卫生康复中心就源于意大利成功的居家式精神卫生疗养模式。这一模式最大的贡献是,1978年意大利通过了著名的《巴萨利亚法案》,即意大利亚的精神卫生法,承认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享有各项权益,此法通过后意味着意大利国内所有的精神病医院相继关闭。该法案是以意大利精神病专家佛朗哥·巴萨利亚提出的“仁慈地对待患者,而不是让他们丧失理性”为前提。

  但是,社会并不能以相同的速度发展,精神疾患——这仍是一个难以解释的疤痕。

  北纬带有一丝悲伤地说道:“我们不得不六次易址,很多社区居民对与精神疾病患者生活在一起感到恐惧,尽管从未发生过哪怕一次小小的闪失。”患者在家人面前也得不到好的对待,在中国,家原本该是他们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在中国,家庭是最核心的基础,很多情况中家庭成员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精神疾患。一方面,家人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而另一方面却是耻辱感,认为患者会玷污整个家庭。”北纬补充说:“每次患者与家人待过几天后,都会给康复带来极好的效果”。

  报道称,然而社区康复仍是属于城市小康阶层能够享受到的特殊待遇,他们可以负担得起每月300欧元的费用,这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一笔不菲的费用。

  因长期酗酒问题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江再月(音)眼眶湿润,遗憾地讲述了他的经历:“我知道我给家人造成了很多问题,我也理解他们不想知道我的情况,但我还是希望有一天能够再次获得他们的关爱,这对我来说是最让我感到伤心的地方。现在我很好。我曾经根本不认为我还会活着,但现在我在玫瑰园生活得很幸福。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办到的。”

  意大利的两个非政府组织爱心协会和团结与服务组织为玫瑰园提供必要的援助,以推动这个项目的发展,并把这一模式推广到中国的其他地方。中国项目负责人亚历山德罗·洛拉托说:“我们尚处于试验阶段,几乎每天都必须说服地方政府相信,这是让精神病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唯一可行的办法。”

  报道称,玫瑰园为2013年5月通过的精神卫生法给中国精神卫生领域带来的变化提供了例证。新的法规取消了过去强制收治精神疾患的做法,采取的是自愿原则。2013年以来,精神疾病患者的自主意愿有权利获得倾听,入院接受治疗只适用于病情极端严重的情况,并至少具备两家不同精神卫生医疗中心的诊断书。

  但是,社会现实并不是看上去那么完美。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达1亿人,但世界卫生组织称,对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来说,精神病医生的数量只有2万人,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如果社会对精神健康的认知得不到改善,精神病医生的数量就不会出现显著增加,新的康复模式也将很难推行。

  62岁的王颖(音)在来玫瑰园之前已经在各类医院接受过长达17年的治疗。玫瑰园志愿者张永芳(音)说:“在这里患者之间相互帮助,没有竞争。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比我们生活的世界要慷慨得多。”

  患者们在北纬的注视下唱起了歌,面带笑容。她对一件事丝毫不怀疑:“或许有一天玫瑰园在常人眼中不再是异类,精神病患者也会在中国社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编译/王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精神病

GMT+8, 2024-12-23 15:03 , Processed in 0.09296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