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有人问过树洞精这么一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以及感受。为什么有的人就会发展成为焦虑症、抑郁症,甚至精神分裂这样的精神疾病。而绝大多数人并不会走到这一步呢?
想要解答这个问题,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学说,或许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弗洛伊德认为人们的意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意识就是我们每天思考,做判断的那部分。是我们能够意识到的。潜意识是我们人生经验的总和,庞杂而无序。虽然我们无法意识到其存在,但潜意识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我们各种意识的产生。而前意识则在两者之间。
虽然前意识的范围比较狭窄,但潜意识想要上浮到意识层面,必须要经过前意识的审核。
后来的心理学家以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为基础,完善了精神疾病诞生的过程和理论。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主流心理学界较为认可的精神疾病产生的过程。
前意识形象点来说就是个看门的大叔,各种可疑分子或危险分子,轻易不会被放进意识领域。
外界的各种负面刺激,很容易导致我们潜意识中出现不良分子。当这些不良因素出现后,绝大多数人正常的处理过程是,先对其进行防御、消除。如果无法消除,则开始对其进行控制、压制。
当控制能力减弱,就有可能进入我们的意识领域。不管是经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普通负面刺激,还是一次性摄入大量的负面刺激,都有可能导致精神系统崩溃,各类精神疾病出现。
如果这些负面因素没能突破封锁,他们就将从另外一条道路化解掉。首先是被潜意识重新压制,然后在潜意识层面进行转化。转化的方式有梦境(显性梦、隐性梦)、口误、失误、遗忘,不明原因的焦虑抑郁,严重时甚至伴有躯体化症状。
除了以上的观点外,心理学三大流派对于精神疾病的产生,也都有着各自的见解。
精神分析流派认为,精神疾病的产生主要有三大诱因:固着、焦虑、压抑。精神分析流派坚定地相信,每个人现在的精神问题,都是由于过去的经历导致的。
精神分析流派将人生的发展分成不同的阶段,如果在某一个阶段未能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人的心理就会产生缺陷。对这一阶段的任务产生固着心理。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0到1岁的孩子主要任务就是吃好喝好。如果这个时候没能得到妥善的照料。长大就有可能抽烟酗酒,暴饮暴食。在潜意识中一直对吃喝耿耿于怀。
焦虑指的是本我与超我的冲突。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是人类一切本能的集合。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可以说是真善美的体现。这两者平常由自我进行调节,根据现实原则,来平衡两者的冲突。
一旦自我功能减弱,本我和超我掐了起来,人就会陷入焦虑。一旦这种焦虑长期无法化解,就有可能演变成精神疾病的温床。
压抑指前意识的控制力太强。无论是大奸大恶还是小偷小摸,一切负面的东西全都压抑在一起。既无法发泄,也无法转化化解。就像不断给一只气球充气,即使气球韧性再好,也终有一天会发生毁灭性的爆炸。
行为主义流派认为,人的一切情绪都大而化之地分为两类:兴奋和抑制。当兴奋和抑制同时出现,或者频繁交替,人的精神就会出现问题。
心理学老师曾举过一个例子。你拿着肉骨头逗了小狗半天,就是不给他它。当它认为终于能得到的时候,却突然用这根肉骨头喂了另外一条狗。重复几次,(它就会认为,它不是真的人,但你是真的狗。玩笑到此为止)反复激发兴奋与抑制,就会导致精神系统崩溃。
人本主义观点认为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但由于现实中的各种客观因素,导致人们的潜力很难完全发挥出来。如果这种客观因素的干扰过于严重,潜力的发挥受到严重影响,人们就会出现各种心理和精神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