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3|回复: 0

什么是感应性精神病

[复制链接]

2242

主题

24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233
QQ
发表于 2022-7-11 22: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精神病学教科书中有一种过去被称作“感应性精神病”的精神障碍,在现行的分类体系中被归入“妄想性障碍”类别之中。感应性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受到某个居于主导或控制地位且感情关系亲密、有共同利害关系的人(如丈夫、父或母)所坚信的妄想(往往是被害妄想)影响,全盘接受了该亲人的妄想信念,形成了具有共鸣性质的妄想。
  这种精神病多发生于与外部世界联系极少或相对隔绝状态的家庭或群体,那个居于主导地位的人的妄想才可能被其他人接受。由于这种精神病是受他人的妄想影响产生的,一旦将患者与以妄想影响其信念的亲人隔离开,恢复与正常外部世界的接触,其妄想多数会完全消失或大大减轻。该种精神病既可见于同一家庭的成员,也可以见被“洗脑”的小团伙(如邪教团伙、传销团伙)的成员。
  在临床工作中,这样的精神病确属少见现象。但在我看来,类似的或未达到精神病程度的“感应性”精神问题却极为普遍,甚至成为社会“公害”,却很少有人认真思考或批判。
  例如,在中国人中非常有市场的“肾虚”说,就往往是这类感应性信念的典型例证。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某次手淫被父母发现了,若这对父母相信所谓“一滴精十滴血”或“手淫伤肾”的说法,往往会为此大惊失色,谴责其孩子的手淫“伤肾”导致“肾虚”,并告知这个少年,“肾虚”有多可怕。若父母再告诉孩子,“肾虚”会引起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等,这孩子大概不久就会出现这样的症状了。
  再以养生保健方面的一些说法为例。
  近些年开始流行晨起饮水养生。一种说法是,晨起饮用一定量的白开水可以“洗肠”、“清宿便”。医学生理学常识告诉我们,空腹饮用的水是在胃内和小肠上段被完全吸收的,连结肠都到不了,何谈清“宿便”?再说,人在正常摄入混合性饮食且胃肠蠕动、消化吸收功能也正常的情况下,食物在胃和小肠的消化吸收过程大概要10小时以上,被小肠吸收了主要营养成分的肠内容物进入大肠形成粪便也耗时数小时。如果每日规律排便一次,降结肠以下的粪便被完全排出,这些由食糜到粪便的胃肠内容物在人消化道留存的时间也多在十数小时乃至更长时间,本身就是“宿便”。正常排便排出来的自是“宿便”,何需专门清理?况且,大肠内容物中的大量水分也是在大肠内被吸收的,饮用的水即使能进入大肠,也不会起软化大便、促进排便作用的。
  尽管这些想通过饮水“洗肠”、“清宿便”的人未必能理解人胃肠道消化吸收的生理活动,除了自己把晨起饮水作为“金科玉律”来遵守之外,还往往郑重其事地要求其配偶、子女:“早上起来喝一大杯白开水啊!洗肠子,清宿便,防百病。”于是乎,其子女自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父母的建议,认真地喝起了白开水。甚至又把这样的说法传递给自己的朋友、子女,以致谬种流传。
  再说说所谓“胃寒”的说法吧。很多人可能受传统医学特别是父母长辈的熏陶,从小就听说胃不能受寒,受寒会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因此,凡是可能导致“胃寒”的风险都要规避:不敢吃生冷食物、不敢喝冰水冷饮、不敢吃冰棒雪糕,甚至不敢让上腹部暴露在较凉的环境。在空调房间睡觉,室温二十几度,腹部都得搭上棉被或其他保暖物品,谓之“防胃受寒凉”。殊不知,欧美人自幼就吃生冷食物、喝冰水冷饮等,也没见都患了“胃寒”之症;不少欧美人在寒冷的季节也穿着清凉,不会特意防范“胃寒”。况且,稍有人体解剖常识也可明白,腹壁有较厚的脂肪、肌肉,而且血运丰富,在常温下即使暴露着,也不会让腹腔之内的胃肠温度降低多少。
  在中国民间,上述以讹传讹、道听途说的谬误数不胜数,一代代地传递下来,而且往往是由父母直接传递给子女。这样的谬误导致的精神方面的症状,如因觉有“肾虚”而有头晕目眩、因晨起未及时“足量”饮水而感觉肠胃不适、因偶饮冷饮而出现上腹不适等,岂不也是感应性的精神异常?
  因此,作为父母亲,若想自己的子女避免受这样的谬误知识毒害,就是不要相信这些自己都未想明白的“道理”,也不要盲目地把这些“道理”传授给子女。否则,待子女长大有了辨识和批判此类谬误的能力和见识后,大概就会抱怨“父母皆祸害”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精神病

GMT+8, 2024-12-23 15:18 , Processed in 0.10563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